返回

021 独立电影 大艺术家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对,制片人是德鲁-巴里摩尔小姐,这部电影也的确是独立电影。”理查德-凯利立刻端坐好,针对顾洛北的问题一一解答起来,态度之良好,让人不由感叹,这从头到尾都是顾洛北在面试理查德-凯利,和原本预想的面试完全不同!“剧本叫做‘东尼-达克’,你出演的角色就是男主角东尼-达克。怎么,有什么问题吗?”说完之后,理查德-凯利有些紧张。

其实换做其他导演,今天的情况也不会如此。谁让理查德-凯利是一名菜鸟导演呢,而且还是集资、选角路上碰壁连连的新人。碰上两世为人的顾洛北这个异类,情况的颠倒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鲁-巴里摩尔,好莱坞典型的童星范例,年少成名,年仅七岁的她因出演了“E.T(外星人)”这部卖座电影,一跃成为顶级明星,但成名之后的日子让她备感压力,迷失了方向,饮酒、吸烟,甚至接触毒品。在与酒精、毒品的长期斗争之中成功走出来之后,德鲁-巴里摩尔拍摄了一系列挑战尺度的电影,逐渐回到了巅峰,今年上映的一部“霹雳娇娃”则让查理的天使们家喻户晓。值得一提的是,德鲁-巴里摩尔本身就是“霹雳娇娃”的制片人。

这一次,理查德-凯利在“霹雳娇娃”的片花放映会上,说服了德鲁-巴里摩尔投资“东尼-达克”这部独立电影。原本,理查德-凯利是希望德鲁-巴里摩尔出演电影中男主角的老师一角,以德鲁-巴里摩尔的号召力去拉赞助,不想德鲁-巴里摩尔却对剧本产生了兴趣,愿意投资,虽然只是四百五十万的小成本制作。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好莱坞。当时的好莱坞由所谓的“八大电影公司”所垄断,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不通过商业机构直接的投资实现融资,也就不以牟利为第一目的。小制作、低成本、技术手段的简化是它极其现实的标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