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辽东·三韩·东吴的三角关系 三国之北地枭雄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三国吴黄龙元年(229)春*,冬天的寒气尚未脱尽,建业江面上便开来了一支前所未见的巨大舰队,立即引得观者如堵。

历来到建业通商的外来商民船只皆褊小,素未有如此者。东吴的水官连忙通事接洽,原来是辽东公孙渊派遣的使臣。

公孙氏是当时中国东北地方的割据势力,从祖辈公孙度开始经营辽东,到魏太和二年公孙渊篡夺叔父公孙恭职位以后,共领有辽东、乐浪、玄菟三郡,二十万户,六十万口。官拜曹魏辽东太守,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虽然受到如此重封,然而实际辽东一带并不受曹魏的节制。从公孙度开始,公孙一族就视东北为私产,任意处分。公孙度曾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并任命太守。后来曹操追讨袁氏兄弟到辽东,封公孙度为永宁乡侯,公孙度断然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表现对中原朝廷的不屑。其时中原隳乱,人物多避于辽东、雍凉、荆扬、蜀中,故中国弱而四夷强。曹魏方专注经略南方,故将东北作为“绝域”处置,而对公孙氏采取怀柔羁縻态度。公孙氏亦依仗山川险阻,远居海外之故,阳奉阴违,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孙氏对中央朝廷桀骜不逊,而对海东诸小国,更俨然以中国代理人的身份出现。从汉代起,辽东\乐浪诸郡就是以中原朝廷代表的身份,处理东夷各国的朝贡献纳事务。各国使者非有特殊身份与情况,不必跋涉千山万水到中国的国都长安洛阳,直接在此就近完成外交仪式。到了公孙氏掌权,则干脆断绝了东夷各国与中原朝廷往来的道路,完全将各国使者留在领内进行朝贡,从而实际上将自己置于宗主国的地位上。各国不明就里,依旧封贡不断。还是在公孙度时代,度将宗女下嫁给夫余王尉仇台以结交友好.建安年间,公孙康分屯乐浪郡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并将这里作为新的外交办事点,聚集了外交官员,集中处理外事。于是南方三韩\诸倭来朝.公孙康又趁高句丽内讧出军击之,破其国,焚烧邑落,逼迫其迁都,收降其余众.正是通过数代软硬兼施\文武并济,终于在海东诸国中建立了绝高的威望.当是时,句丽震慑,夫余亲附,倭韩敬服,海东莫可与相较者,咸伏首鞠躬至阙下.公孙氏霸业臻于鼎盛.

于是,到太和二年公孙渊反乱为止,公孙氏已无后顾之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