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五章南巡(一) 重生在顺治末年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包子们跟福全比跟他还亲的事,让小心眼的老康始终是耿耿于怀,这导致了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圆圆以外,老康变得都不怎么爱搭理包子们了。可反过来,人包子们还不稀的搭理他呢。再加上和淑云的冷战,虽说是逐渐的缓和了些,可两人的关系始终不咸不淡的,每天见了面只是礼节性的问候一下,再不疼不痒说上两句闲话也就罢了。这使得老康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的心情都不怎么好,整天阴着个脸。直到启程南巡时才好了一些。

农历九月末,正是秋风送爽,阖家出游的好时节。

不过皇家出游,非寻常人家可比。除了一大群主子以外,随行的还有不少王公大臣,各部官吏,前锋营,骁骑营的护卫和无数的太监宫女们。经过一再缩减后,也还剩下了一万两千多人。大家还别觉着多,这可比历史上的两万多人少了整整一万多人啊。整个队伍是空前庞大,像一条巨大的长蛇一般,绵延数里,异常壮观。

此次南巡是走水路,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行程,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条大的江河。这是史无前例的,可谓开了历史之先河。

既然是走水路,当然是要坐船。清朝现今的造船业是非常发达的,在福建,广州,江南,青岛,天津,旅顺(大连)等地都有规模庞大的船坞。除了大型战船,多桅帆船等用于军事的船舶以外,随着禁海的开放和台湾的平定。再加上和外界贸易往来的频繁,船坞现在还生产商船和运粮船等对外出售的民用船只。

现在大清最繁忙的地方了就数几大船坞了。订单最少的也都排到了两年之后,这还是船坞的规模一直不断扩大的结果。而且船坞已经从最初的要靠朝廷拨款维持。发展到两年前的收支平衡,再到现如今的巨额盈利。从无到有,可以说是三级跳一般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

为了此次南巡,天津大沽船坞特别赶制了一艘巨大的御船。这只船是根据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和现今的战船样式相结合而制造出来的。船身长33米,宽9米,分上中下三层。有六张巨大的风帆,还配备有12门火炮。这还是考虑到要在内河行走,不宜造的太大,要不然以现在大清造船业的水平。制造出比这个大5倍以上的船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无论是大清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