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秀才应试得第一 大明才子风云录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光阴荏苒,转眼间夏去秋来,冷风吹黄了树叶,天气也一天比一天萧索。

苏州府今天的秋试破例在苏州举行,附近县的童子试也都合并一处,主考官就是苏州知府练达宁。

考试前的一些日子,府县各地就全都传遍了,说是知府大人之所以屈尊主持童子试,完全是为了自己要招的一个特殊的门生。

此人,无疑就是况且。

练达宁知道后,也不辟谣,一个童子试毫无油水可捞,也没什么荣耀可谈,他倒是不怕有人向上峰告状。上面即便知道了,也明白他不过是书生本色,喜爱后进文人而已,不过是常见的士林嘉华。

假如是举人考试,就比较郑重了,一般都是由礼部选人,担任各省举人考试的总裁,还要报请皇上批准。担任这样的主考官,不但大有油水可捞,更是一种荣耀,还可借此招揽门生。

利益大了,就会有人铤而走险,暗箱操作败露,掉脑袋的人也不少。

至于进士会试的总裁,一般都由礼部尚书亲自担任,这种荣光谁也不肯礼让,而最后的殿试不消说,唯有皇上亲自担任总裁了。

明朝实是文人天下,重文轻武已至登峰造极的地步,凡事物极必反,等到文人集团走向腐朽,明朝也就亡了。

考试前一个月,练达宁就派人天天上门督促况且,每日都要布置文章给他作,然后亲自用朱笔批改。

经过这番强化训练,况且真还弄懂了八股文的窍门,其实就跟高考中的命题作文套路差不多,就是难度要高一些。

应举人试,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最重要的一条是糊名,就是将考卷的名字籍贯用纸粘上,阅卷时,考官不知道是谁的卷子,以防止营私舞弊。如果有人在卷上做了特殊标记,考卷就作废了,而且还要受到处罚。

童子试规则不太严格,考生不用糊名。

况且应试后,轻取第一名,这也是预料中事,因为阅卷评定的都是练达宁。他交卷后,练达宁看过一遍,提笔写上一些赞语,当即在卷上标定了第一。

有了这个名分,况且才算真正出道。以前只是传闻,苏州城有一位神童,上了科举的正道,传闻才成为事实。很快,不但苏州府县传开了,连省城一带也有人关注此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