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部 尚书省内 第二十八章 军镇 宦海风流(起点)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第二十八章军镇

“三王之乱”一直持续十几年,作为主战场的中原地区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几乎可用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来形容。直到721年,德王之子武思渺剿灭了所有反对势力,即位称帝,史称“庄宗”。因神都洛阳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第二年,周庄宗又下令迁都关陇,于是,周王朝的国都从洛阳重新迁回了龙兴之地——长安。

战乱虽已平定,但却留下了一个急需整顿的烂摊子,不说战争遗留下来的诸般经济、社会问题,就是那些跟着周庄宗南征北伐,为他打下至高帝位的众多骄兵悍将,该如何处理,便是个大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庄宗对于军队,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与其说这些将士是真心拥护他当皇帝,不如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已经厌倦了多年的战争,所以才不得不暂息干戈,当时的情形,如果庄宗不能将这些人妥善安置好,战争很可能还会再次爆发。

不得不说,周王朝的几位皇帝,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及应变能力,是非常缺乏的,他们缺少一种灵活的手腕和铁血心肠。

最后,庄宗为了安抚众将,以拥立之功、奖赏功勋的名义,将这些彪悍的将军们分封为各镇军使。“镇”即“军镇”,通常辖数州之地,军使在辖地有拥有军政大权,不仅拥有绝大的军权,还管理地方经济、政治之事,几乎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论功行赏,最后分封了大小八个军镇,史的记载是“瓜分帝土付授诸将”,可见评价之恶劣。这些军镇内可自署官吏、征收赋税,表面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只向朝廷缴纳一定赋税。

不久后。便有大臣指出这样的封赏恐留巨大隐患,建议“趁势不稳”消弱他们的一定权利,朝廷也有意压制军镇,遂实行,但可能做法有些太激进冒失,结果引发了后来的“五镇叛乱”。叛军兵锋险些打到了长安,最后虽然朝廷和军镇达成了暂时的妥协,但是从此后,军镇连税赋都不再缴纳,并强迫朝廷承认了他们军使之位可世袭的要求。

当时,有一位富有远见的大臣提出一个建议:世袭可以,但继承人地身份,必须经过朝廷的认可。也就是老子死了,让哪个儿子接替自己的位置。必须要得到朝廷的允许。

这项建议虽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