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三章 迎接仪式 宦海风流(起点)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三章欢迎仪式

话分两头,各表一支,话说丁晋自京城长安启程赴任时,便同时有一条“通知”从吏部发出,转往地方,这是有人拿着“通知”提前为任官员打前站去了。

这个“通知”的官称叫“谕示”,又因写在红纸的缘故,又叫“红谕”,面除了写着授某某某为某地某某职务这些重点外,还写着到达的日期,这个日期虽说是提前估计,但对于赴任官员来说,并不敢有丝毫大意,绝对不能迟到,提前也不太合适,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到来,代表着一位卸任官员的离开,来得太早,不仅显得急躁,对方面子也好看。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赴任之的官署往往要组织排练欢迎事宜,尤其是一地主官的迎接仪式,往往很隆重,如果去得太早,别人没有准备好,很可能搞得大家都尴尬。

再说襄州刺史府衙门接到红谕后,下下的官员们便忙碌起来。先是司马、长史、录事参军这些高级别官员开了一个碰头会,统一了下思想,总结出一套大致的方案,然后交由录事参军手下的那班子文吏,补充完善后,再将各项任务下达各个部门,而真正做事和辛苦的,也正是这些中下级官员,这应了官场的一句话:领导一张嘴,低下跑断腿。

商议接印日期和仪注等项,是吏曹的事;准备打扫花厅、修理裱糊等项是工曹的事;此外,礼曹忙着会同学署,调集学生排练欢迎新官任的“团体操”,兵曹忙着会同典史署安排治安和护卫工作,其他如户曹、刑曹、仓房、粮房等各个部门,则抓紧整理案卷、编造账册,真可以用“手忙脚乱,不亦乐乎”八字概括

这边手忙脚乱,那边也没有优哉游哉,在隋州下船后,丁晋和裴居道洒泪告别,然后一家人由军士们护送着前行,途径战火波及的唐城,丁晋看着满目疮痍的景况,想到即将赴任的襄州又是个什么模样,不禁心中有些蹉跎的感慨。

在隋州枣阳,丁晋一行遇到了成群地难民,这些衣衫褴褛的难民几十人,或百人成群结队,手持棍棒,听那耿益说,这些人半是难民,半为匪盗,遇到势单力孤者,往往一哄而谋财害命,丁晋看着那些灰头土脸的面孔,一双双似饥饿又似凶残的眼睛,实在无法将他们和昔日印象中那些纯朴、善良、懦弱地百姓联系起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