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幕 要数量还是要质量 东海龙啸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非常抱歉。”罗杰歉意的说道,“这个并不在我们合作协议的内容之上吧,所以,作为琼崖的工业机密,非常抱歉,这是不能公开参观的。”

如果是普通的钢铁厂倒也罢了,可罗杰手中的炼钢设备那是转炉啊!任谁只要稍微有一点钢铁方面的知识,只要看上一眼就知道那是一种和平炉完全不同的新型炼钢技术啊!

尽管罗杰把德国人当做自己未来发展的助力,可他可不打算将这种作弊器一样的东西展现在外人的面前。而且,为了将自己转炉炼钢的秘密保持住,他还特意将钢铁厂设立在了人烟稀少的地区,附近进出的要道也全部有部队巡逻,如果这么随随便便就让人进去参观考察的话,那他做得这些保密措施又是为的什么?

“那么好吧,既然这是罗丈夫的机密,那么我也不强求参观,只是希望你们战舰所使用的钢材都如这艘船上的一般精细。只有以对待艺术品的心境去对待手中的船,那才能造出最棒的战舰来!”

罗杰点了点头,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来,不过心里却是颇为感慨,雷德尔的话是典型的德国人思维,他们在二战前中期也都是遵循着这么一种思维去制造武器的,每一个零件都最求尽善尽美,果真是将武器做得如同艺术品一般,而他们艺术品一般的武器也不负众望,每一件都拥有优秀的战力,可是,精美的艺术品最终还是淹没在了粗糙甚至简陋的苏式武器的汪洋之中。

一辆t34坦克打不过一辆虎式或者豹式坦克,但是两辆呢?三辆呢?四辆呢?更何况这些优质坦克的数量严重不足,德国的主力坦克pzkpfw-4型中型坦克的各种改进型又还做不到对t-34的绝对优势,精致的艺术品作风严重影响着德国坦克的数量,而性能适中却数量庞大的苏联坦克则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甚至让冷战时期的北约各国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

要质量还是要数量,这是一个问题。

从二战的历史看来,罗杰似乎应该选择苏联人的发展道路更为适合一些,而且,靠着从现代走私进来的先进生产设备也给予了他这么做的生产能力,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似乎数量压倒一切才是适合中国的战术。

但罗杰可不这么看,他虽然也非常欣赏苏联人那重视生产能力的思想,也非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