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幕 未来的枪械 东海龙啸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考虑到民国时期中国后期补给和生产能力上面的缺陷——这点即使是罗杰再怎么建设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弥补的短板——参考中印战争时期解放军部队的典型配置,罗杰准备军队分为两个档次——精锐部队和二等部队,给一个精锐部队的标准步兵班配备7支半自动步枪,两支突击步枪,一挺通用机枪以及一支狙击步枪;二等部队则是6支手动步枪,两支半自动步枪,两支冲锋枪以及一挺轻机枪。按照这种配置,即便是二等部队在步兵火力上也可以全面压制日军。

对于手动步枪,罗杰选择的还是和中国颇有渊源的毛瑟,是毛瑟98K的改口径仿制品。

半自动步枪则是二战中著名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不过,M1伽兰德步枪缺点的确不少,其中最令人蛋疼的便是它那该死的供弹机构——使用8发弹夹供弹,装弹时连弹带夹装入弹仓,在最后一发子弹射出之后M1伽兰德的枪机会空仓挂机,此时一直被紧紧压在弹仓底部的退夹器会猛的叹气,将空弹夹向上抛出弹仓,而直到8发弹夹中最后一发子弹打完之前,士兵想要更换弹仓里面的弹夹将会非常困难,而且,这种上抛式的抛弹夹方式同样影响假装瞄准镜。

想想看,使用M1伽兰德的士兵混战中消耗了5发子弹,弹夹中还剩3发,显然不够用来应付接下来的战斗,虽然此时他周围暂时没有危险但随时都可能有敌人出现,此时他有三种方法来应对:

第一,使用正常方法取出还剩3发子弹的弹夹,但这种行为将异常的困难,而且更换弹夹的长时间内他毫无还手之力。

第二,直接将剩余3发子弹打掉,然后让弹夹自动弹出,这样做虽然非常方便快捷,但是却严重影响随身携带的弹药残余,在很多特殊情况下也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第三,就带着很可能关键时刻没子弹的3发备弹去继续战斗。

显然,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什么好选择,而同时,M1伽兰德带刺刀4.75公斤的重量显然有些偏胖了,所以,如果想要装备这款步枪则一番改进必不可少。

在参考后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罗杰让手下的工程师们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改造伽兰德步枪:

首先采用金属冲压和电焊工艺制造枪体,枪身金属部分以不太厚的钢板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