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章 黑白上海 钢铁时代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当早晨的薄雾,被阳光分开,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候,船终于抵达了上海,船晚点了,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三四个小时,本身应该是在凌晨,到了上午十点,才到达。

这样也好,凌晨的船,有这诸多的不方便,这可不是后世,遍地出租车的,上海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黄包车,还有电车,凌晨的时候,鬼影子都每一个,下船很不方便,除非预先来接。

上海,这个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落到了杨元钊的眼里,从上海开埠开始,上海就走上了一条于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一个工业,第一个电车,第一个私营工厂,在清末和民国的混战时期,上海居然成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大本营,虽然只是在重重阴霾下的发展,可相对于其他地方复杂的环境,苛捐杂税,上海租界,因为相对比较公平,成为了私营企业的聚居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吧。

可惜,上海作为一个工业城市,除了航运,就没有别的优势了,没有资源,一切都需要外购,开埠较早,比较繁华,相对比较狭小,土地人工使用的成本都相对较高,这些都是制约上海的问题,这些贯穿清末和民国,都没有得到解决。

无可辩驳,上海是目前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不但商业极为发达,工业也是旧中国少有的亮点。

人多,这是杨元钊来到上海之后的第一个印象,到处都是人,中国人,外国人,有破产的农民和小手工者,也有各地的富商,官员,读书人,他们混杂在一起,形成了近代上海的一种独特的风貌,这种风貌,在上海开埠之后,又融入了国外的气息,算的上是一种地域的标志。

上海不是最早开埠的,外国人来的历史,也比广州和泉州这样的海港城市,差了不知道多少,上海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天的魅力,水**融的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自发的形成了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和市场,到了民国时期,他甚至是远东的金融中心。

一个上海,沿着长江,辐射了整个中国腹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海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广州,成为了列强们最重视的城市之一,而作为屈辱伤疤的租界,也从原来的偏距一偶,变动越来越大,租界的文化,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融入到了上海的骨子之中。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