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同文馆(上)求收藏、求推荐! 帝国的朝阳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光绪16年正月二十四日近晌午的时候。

在东堂子胡同口的茶档里喝着茶唐浩然,眯着眼睛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课,今天上午自己终于见到了同文馆提调王镇雄,他的言语倒是极为客气,也难怪,同文馆十几个教习,除了英文馆的两位教习是中国人,其它的一名都是外国人,而且大都是传教士,而他分给自己的课程也很简单——各国史略、富国策。

这倒是合乎自己的心意——反正就是和他们侃呗,就像今天,唐浩然在课堂上和他们“侃”的就是奥匈帝国史,不过除此之外,倒也讲不了什么,原因很简单——课堂里有不少八旗子弟,同文馆一开始,就是专收15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表面上设立同文馆是为了培养翻译以及精通西学的人才,可办着却成了八旗子弟谋官职的地方,毕竟三年大考之后,优秀者便会授七、八、九品官,然后便年年拿奉银。虽说也招30岁以下科举出身的正途人员,诸如秀才、举人、进士以及五品以下的官员,但除非是没有门路了,在这个时代,又有几个正途出身的愿意在同文馆里呆着。

整个同文馆120名学生,80多个混官职的八旗子弟,只有不到四十个或是为了官职,或是为了将来生计入学的秀才出身的学生,他们之中,有几人当真是对物理数学化学以至于机器航海有兴趣的?

尽管如此,可唐浩然却知道,这种采用西方式班级授课,引入数理化等西文、西世的教学,对中国传统儒学教学还是一次革新与突破,所以虽说是在同那些“溜鸟”的八旗子弟“乱侃”一通,甚至用外国的风土人情,诱惑着他们对西洋的兴趣时,唐浩同样也注意到班里有那么几个学生似乎对他们不屑一顾,不过他们在听课倒也显得很认真。

这课倒还是有那么些意思。

回味着今日的课堂上的情景,唐浩然不由的对这同文馆的生活感觉却发有意思起来。

在茶摊喝完一碗茶,丢下一枚大钱,唐浩然便朝着同文馆走去,作为学校,或许同文馆并不怎么合适,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同文馆却更接近一座园林,景致极佳。毕竟这里原来是大学士赛尚阿的宅邸,大学士的宅子,那景致能差嘛。

“若是搁百年后,没准进这园子至少得一百五十块大洋起……”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