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七章 铁幕!平辽之战 重生之我为崇祯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朱建自山海关外阅兵而归,折往山西省,却是看一看近些年吴甡在这山西的政绩却是如何。

当初豫晋革新,朱建一来凭借帝王强硬手段,赫赫君威,二来却是瞿式耜与黄道周之功。

后三年,朱建以瞿式耜为河南巡抚,专司中原之事,而又从京中将皇党党务主事吴甡调往山西,却以黄道周回京述职。

要说帝国之中自有关于官吏管理的成文法,其中外官于京官每两年基本一调换,却是写在帝国的官吏升迁条例上的。

尽管豫晋毗邻,但是二者之间却是具有较大的差异。

中原大地自古以农为本,其气候适宜,河流纵横,水力资源丰富,其中平原、盆地所占比例极大,且农耕文化深远,更兼崇祯三年,朱建派出水利专家治理豫晋两省水利工程,并以以工代赈的手段短期之内却是取得了转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以工代赈在一定程度上却是缓和了阶级矛盾,从而使得中原地区较为稳定。

但是山西之地不同于中原,三晋大地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却是不适宜农耕产业,但是三晋大地上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矿蕴含丰富。

对于煤炭的使用,中国历史悠久,在我国古典奇书《山海经》中,便是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而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对于煤炭的使用,前人多是用来作为生活燃料,同时也有炼铁所需,但是总体而言,其使用的频率与数量却是相当有限的。

但是自从崇祯三年,帝国第一台蒸汽机被研发出来以后,这煤矿的价值便是不可无往日相比。

蒸汽火车、蒸汽铁甲战舰、轮船以及帝国新法炼铁厂,以上诸多皆是仰仗煤炭的供应,而山西朔州安太堡露天煤矿,对于采矿技术限制的大明朝而言,却无疑是帝国的福音所在。

矿业所孕育的巨大财富,已然为世人所知晓,三晋大地上本就盛产商人,尽管以范氏家族为首的卖国晋商集团被一网打尽,但是晋商的根是不可能连根拔起的,何况帝国要发展,在于商业,朱建自然不会干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

只要这些晋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