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借口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为什么用苏和泰当挡箭牌?这就要提及满清朝的一项规定了——进贡!

清朝的地方大员们年年都要向皇帝进贡的,但贡品本很有限。

以中原巡抚为例,中秋进贡:贡面九箱、山药粉四匣、百合粉四匣、金桔脯四瓶、桃脯四瓶、樱桃脯四瓶。

年贡:柿霜四箱、藕粉四箱、永枣五匣。

满清的这一规定显然是带着很大的象征意义的。

康麻子和雍老四在这方面都保持的很不错。可是到了乾隆朝,事情却有了颠覆性的剧变!

在乾隆十六年之前,满清的规矩依旧是地方大员一年中的“冬至、中秋、万寿节”这三个节日时候才向皇帝进贡。

可到了在乾隆十六年,也不知道乾隆是不是真就那么孝敬自家老妈,还是打着孝敬老妈的招牌方便自己享受,横竖进贡这条路是第一次被彻底的打开了,那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

那一年,正好是太后的六十岁大寿,乾隆下旨说:“自己准备在太后六十大寿的时候,带太后去南边玩一玩,大家一直表示想要给太后送点小礼物,这一次,就准了,不管官大官小,都可以送个小礼物,表示一下心意。”

官员们有几个不是人精?最擅长的就是猜测上司的心思了。接到乾隆的旨意官员们一看,立刻就读懂了皇帝的心思,从此为皇帝准备贵重的贡品,就成了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广州将军李侍尧给乾隆送了一座镀金洋景表,乾隆非常喜欢,为此还特意下旨说:“以后有这样的钟表,不论多少价格都一定要买来。”这一消息传出后,整个商场所有的西洋钟表价格翻了好几倍。直接导致了南方钟表行业的崛起!

乾隆还喜欢收藏名人字画,只要他知道有什么名人字画,就必要拥有而后快。这也让下面的人纷纷豁出脸面,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的为他收集名人字画了。

只是可惜,这些字画经他收藏后,都贬值了。

本来地方官进贡是只有“冬至、中秋、万寿节”这三个节日的,可到了乾隆二十年后,“端午、上元节、重阳节”上贡也成为了定例。

甚至为了更好的巴结乾隆,大臣们还想出了其他的送礼方式。

如:皇帝出巡经过地方,臣子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