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6章 悲喜交集! 小市民的奋斗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共和四十三年,1954年9月2日,南中国海安澜群岛,中国国家太空总署安澜航天中心传出一声轰然巨响,一艘硕大的火箭将“东方一号”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人类从此走进太空时代。

1954年9月3日凌晨1时36分,在全世界都被太空中出现的电波震惊时,各国通讯社的电传打字机上,同时打出了中华通讯社的一条电讯稿。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人造卫星的研究与试验工作。中国在国际地球物理的研究计划中,已经谈到过射人造卫星的问题。经过各个公司和有关机构的紧张努力,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现在已经诞生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尽管中国是以极为克制的心情报道这则消息,但是全世界的报纸却对此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分析。从政治家的办公室到普通的街道,人们在仔细聆听;从屋顶到后花园,他们追随夜空中一颗像星星一样的移动光点。

“自从7.4事件以来,从来没有任何事能这样影响公众生活。”

尚处于分裂中的美利坚联邦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如此回答着计划,就在头一天,南北美国因太空中出现在的电波,竟然出人意料的停火了,正像全世界所以为的那样,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外星人”来了。

随着“东方一号”人造卫星的送上太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太空几乎成为了中国的舞台,共和四十七年4月12日,身着1oo公斤重的太空服,人类位宇航员程鹏乘坐重达4.85吨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和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四十七年4月15日,在共和广场党举行欢迎程鹏的盛大欢迎议式上,时任国务总理舟冠升表了“我们要登月”的演说。

“在这十年结束之前,要把人送上月球并使他安全地返回地球!”

随后,在太空狂热中国会批准《嫦娥登月计划》,并批准在十年内投资58o亿华元,用于嫦娥登月计划,不出乎人们的意料负责嫦娥登月计划的是德裔科学家,时任太空总署的副署长冯?布劳恩。

在后羿大推力火箭的研制展开和各项工程展开同时,经过长达一年的研究、分析和论证,最终在的共和四十九年6月22日,确定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