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二、万物之道 纵横宋末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众人的目光一起聚集在赵平身上,显然是看赵平如何回答。

压力山大呀,在座文人饱读四书五经的,朱文炳甚至可以是基本上大儒级别。

赵平对着两人一礼,然后恭恭敬敬回答:

“以汝之道,生吾之道;以吾之道,生汝之道;道道互生,道道互成;道道相融,见证大道。”

朱文炳与余玠两人又互相看了一眼,说道:“回答有理。可作何解?”

这个常人确实是难以理解,必须要通俗解释一下。

赵平思考一下,当即回答:“道,理也,万物之本也。”

“老子,孔子之师也。然老子乃是道家,孔子乃是儒家。”

“老子授孔子,乃是以吾之道,授汝之道。”

“文王拘羑里,得《易经》,孔子思而注《周易》。这是以汝之道,生吾之道。”

“故曰,以汝之道,生吾之道,在于传承;以吾之道,生汝之道,在于创新。”

“道道互生,道道互成,乃是各种道互相促进;道道相融,见证大道。乃是各种道互相融合,变成大道。”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何以皆为偶而非奇也?乃是平衡之道也。”

“何谓中庸,不偏不倚也。何谓不偏不倚也?乃是平衡之道也。”

“道家之道,以静制动;儒家之道,以动制动。”

“道家虽然万变,却不离平衡之核心。儒家中庸应万变,其概要也是平衡之要点。”

“道家之道,以平衡观天下,看阴阳,测风水,算人生。”

“儒家之道,以平衡制天下,先谋已继度人后经天下,因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治国之道,文经武纬。一味武力,势必内乱,前唐前秦,不可不戒;一味文力,难抵外侮,南唐亡国,可为前鉴。”

“何谓乐曲,有高必有低,有抑扬必有顿挫。这是高与低的平衡也。否则,则是杂音,非乐曲也!”

“何谓书法,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取平衡之道也。否则不谓书法,失平衡之道,而谓之涂涂鸦也。”

“有山无水,久必荒漠;有水无山,久必洪涝。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