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3】逢亲兵出关求救 得细节将战箕关 辉煌三国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公元191年11月2日,刘晔领军渡河至箕关五十里处的阳武县境内安营,自派出斥侯、细作前行,查探清楚现时关内守兵情况,并着兵士前就近寻觅百姓,送以钱财求问此处大势情况,再回报后由上官分析报往刘晔手上。

一日后,刘晔已将现时并州情况梳理清楚——

东面一百二十里处是为河东郡,西面九十里处是为河内郡。

河东郡以西大片地方属于黄巾余部起义军“白波军”地盘,首领为李乐、韩暹、胡才等,约有十余万众,本有杨奉已于去年董卓未死时投降朝廷,得封中郎将领本部三万兵马驻于武关。原本董卓挟天子从洛阳入长安,亦有他们这些屡剿不能胜,怕前后夹击大患,被称之为“白波贼”的几分功劳。迁都于长安后,董卓依旧着李傕领兵继续作战,其间起立白波军的统领郭太在一次争斗中战死,手下有徐晃这等猛将的杨奉也于那时投降,正因为此次挫败,故而李乐等人现今收敛许多,便是李傕因董卓之死后来回到长安与郭汜共同把持朝政后,都未有大动作,只在安心收整实力,或往北发展。

而河内郡所依靠的太行山脉一带,则是号称“百万”的黑山军地盘,其势力遍及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各郡之间,大部两三万人,小部六七千人,合计确实达到百余万之众,甚至连接并,冀两州险峻的壶关都在他们掌握之中。但其各自为战,不相统属,只有常山真定人张燕在继承张牛角帅位后,手下将兵众多,共有黄巾近百万,兵员三十万。且其为人尚算精明,曾遣人至京都乞降,被征讨不胜的灵帝拜为平难中郎将,以贼身而披正规将军名号于身。

然而在前两月袁绍与公孙瓒争斗中,张燕显然站错了队,他选择了实力强大许多的公孙瓒,并派手下大将杜长等人领兵十万相助,却于清河一役被袁绍大军顺手大破,只余下不足三万回转,也让张燕清醒了不少,因袁绍不受他等“贼兵”降表,故而只得收拢兵员,啸踞于太行山中据险而守,倒给袁绍添了不少麻烦。

不论白波亦或黑山,只要是在野战,刘晔便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倚仗重骑兵之利轻松破之——管他们如何人多势众,名称多威风骇人,始终只是缺甲冑在身,利兵在手的黄巾贼罢了。

只是若攻关显然又是另一回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