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3章 探讨局势 明末亲军锦衣卫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赵兴的要求,洪承畴不敢拒绝。两方的队伍合兵一处继续西行。但两个上官虽然显得亲热无比,两支队伍却是泾渭分明。缇骑虽然尽量低调,但洪承畴的属下依旧对他们敬畏如鬼神。就那个只见过一面,天不怕地不怕的贺疯子,也不知道躲到了哪里去了,赵兴想挖洪承畴的墙角,都找不到人影。

面对这个大明公认的知文武,后来大明的大厦顶梁柱,再后来的汉奸洪承畴,赵兴是充满同情和虚心求教的。

洪承畴的叛国,其实有各种版本,有说他怕死,有说他好色的,但赵兴一直认为,洪承畴是出于对大明,更是出于对崇祯的一种绝望才不得不投降了满清。这个和三顺王如出一辙,和那个吴三桂是截然相反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三顺王是出于义气,和不服,才降清,借清为义父毛文龙复仇。

而洪承畴被俘绝食,最后听到崇祯先大张旗鼓的祭祀他这个还活着的人,当知道他还没死之后,又恼羞成怒的杀了他的全家,才最终绝望投降。

但在他投降之后,利用深受皇太极重视。升任大学士后,负责南方战事的机会。他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以较少代价平定了江南。同时,他建议满人“习汉文,晓汉语”,淡化了满汉之间的差异。在洪承畴的推动下,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渐和睦相处。

深感他的功绩的国父孙中山有诗赞佩:“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

对于这个命运多舛而悲哀的人,赵兴希望自己能改变他的命运历史。

自己已经错过了一个改变宿命的毛文龙,就坚决的不能再错过这个人了。

一路行来,当然要谈三边军事,要谈杨鹤对待流寇的政策。

“我不赞成杨鹤一味软弱的对付山陕流寇杆子的政策。太过仁慈,其实就是软弱。同时,也是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赵兴如是说着自己对西北乱局的看法。

洪承畴对赵兴这样的态度,感觉有一种知音般的默契。

“但洪大人这种一味的杀戮在下官认为也过于暴虐,毕竟都是汉人一脉,当心怀血脉之情啊。现在您和杨鹤大人,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亲军锦衣卫》最新章节网址:m.xhwx6.com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