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九章 这才是现代办公演示 大国重器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电动自行车,在最近的苏城国营企业中,成为了一个热点词汇。

杜炜逸,就是带着这个项目,敲开了市委、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大门,吃下了航仪厂二分厂,并豪言要靠着这个项目,获得巨大成功。

如此劲爆的消息,那些找项目找得昏天黑地的国营厂,怎可能视而不见?

许多厂的主要负责人,都在想:如果我们抢先把项目做出来……

在这种想法驱使下,不少厂矿都投身到了电动自行车的研发之中。部属、央企的部分企业,甚至托关系,找到了中科院部分学部委员、老专家,请他们协助论证。

中华制造在香港申请的专利,也被他们查到,作为了各个研究机构、厂矿技术部门研发的方向。

经过中科院多名老专家的论证,确认了新型无刷电机、新型铅酸电池技术的真实性,优于目前国际上的同类产品。

消息迅速在内部传递。

所有有志于从事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单位,全都振奋不已,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

白云天对此也心知肚明。

以国内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只要公开了,就别想其他人会严守专利。

他也懒得理会。

反正工业,最重要的是不是设计,而是制造环节。没有全套的制造设备、制造技术、合格的技术工人、严格的品质控制,研究出来又能如何?

你做不出来!

英特尔的芯片就摆在那里,8088七十年代就推出了。内部的线路更是被人反向测量完毕,绘制成了工程图纸,可又有谁,做了出来?

运十飞机搞了这么多年,连个足够强度的骨架都做不出来,飞一次就变形,这样的研究有何价值?

国内年年掏出大笔大笔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那么多设备、零部件、产品,这些有哪一个没有经过反向测绘?

图纸怕是都塞满了库房了吧。

可到如今,还不是要继续年复一年地进口。

一旦被国外制裁,被封锁,国内的企业就无米下锅。只能想尽办法花高价,投入更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成本,暗地里悄悄收购,然后再通过走私的方式,一点一点往国内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