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章 徐增山 大明公侯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说起籍籍无名,这个徐增山在士林里还真是籍籍无名。【】

可若说起方孝儒,天下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徐增山则和方孝儒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还曾经打过嘴仗。

方孝儒自不用说,乃是当年海内排名第一的大学者,而当年的徐增山正青春年少,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乃是京城有名的青年才俊,在解缙这个光彩夺目的鬼才还未横空出世前乃是大明文坛一等一的领军人物。

这件事的起因是方孝儒于洪武十五年进京应试的时候,同士林中人聚会时。正好碰到一众读诗词唱和,方孝儒对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十分厌恶,说过一句诸如诗词歌赋都是小道,教化、道德才是一个读书人最最要紧的东西之类的话。

实际上,作为宋廉的得意门生,方孝儒并不是不能写诗作词,文章诗赋乃是宋门诸弟子之冠。可他生性方正刚烈,一心以天下为己任,对风花雪月的东西也看不上,轻文艺,重教化,索性就来了一个一字不作,一言不发。

众人都觉得奇怪,问了半天,方孝儒才说:“诗词一物对国家百姓毫无益处,作之何用?不过是几个士大夫文人雅士对花流泪对月伤心罢了,反徒增笑话。”

此话激怒了徐增山,当年的徐增山血气方刚,拍案而起,与方孝儒辩论数日,无奈还是辩不过宋廉的这个得意门生,一怒之下,负气道:“你说诗词乃是小道,与国家和百姓毫无益处,那好,我徐增山今生绝意科举,自在家吟风弄月好了,我倒要看看你方孝儒如何在朝堂之上明王道,至太平。”

于是,在世人惋惜的目光中,徐增山拒绝参加当年的会试,进魏国公府做了大将军徐达家的族学老师。

而方孝儒的仕途也颇为坎坷,洪武十五年中进士之后,皇帝诏对,因应答失误,为朱元璋所不喜,竟不用,遣返回乡。至于当初方孝儒同皇帝说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触怒了陛下,也没有人知道。或许要等到皇帝百年之后,《起居注》解禁之后才能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然,在表面上,皇帝对方孝儒还是很客气的。据京城小道消息说:陛下喜方孝儒举止端整、礼遣返,谓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所谓老其才,意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公侯》最新章节网址:m.xhwx6.com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