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03 章 忠义千古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看完李隆基与李亨这对父子的行事,李世民总算明白了“安史之乱”为何会被仙人着重提出,将之称为“惊天裂变”。

——并非安禄山多厉害,怪他对手太菜。

——换做李世民的话,挥手即可剿灭之。不,换做是他,从一开始就不会让安禄山这等人有发展壮大起来祸乱天下的机会。

然而李隆基这对父子却深深将大好局面败坏,当初应该对手握军权的地方节度使进行制约时,李隆基纵容无度毫不设防,而今平定叛乱需要倚仗武将之力,无论李隆基还是李亨,又不辨忠奸,一味猜忌。

该提防时不提防,不该猜忌时瞎猜忌,就这样的货色,哪能好好治理大唐江山?

难怪叛乱一起就如野火燎原般扩散!

当然了,相较于李隆基,李亨还算有救。要不是李隆基丢下这样一个烂摊子,生在太平年间的他做个守成天子当无问题。

可安史之乱时的大唐,需要的是能够团结一切力量扫平叛贼,用最快的速度结束这一天,让大唐重新恢复安定的雄主!

唉……时也命也!

大唐没有大汉那样幸运,也强求不来。

唐太宗李世民默默叹了一口气,没有能力穿越时空去力挽狂澜的他也只能做个看客,接受大唐即将由盛转衰的未来——

【公元762年5月,唐玄宗李隆基与唐肃宗李亨父子双双去世,至死都不曾平定安史之乱。尤其是后者在位的短短六年,大唐都都笼罩在风雨飘摇的混乱中,外有叛军作乱,内有二圣相争。李隆基父子的无能、昏聩,他们不顾大局的争权夺利,猜忌功臣而决策失误,令本该被早早终结的安史之乱不仅绵延了数年之久,这场动荡造成的危害更是暴风般席卷大唐天下。】

【幸运的是,大唐王朝终究国运未绝。】

【上天不曾抛弃曾辉煌一时的大唐——】

【李亨父子虽令人失望,无法消灭安史叛军,叛军这边却主动自我削弱送人头——掀起叛乱的安禄山死于其子安庆绪之手,安庆旭又死于史思明之手,成功上位为叛军首脑的史思明本有机会继续兴风作浪,威胁大唐国祚,却被其子史朝义所杀。而史朝义在叛军中的威望远不及其父,对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