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21 章 大预言家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看着镜中自己黯然离开的背影,王安石并未灰心丧气,眼中仍闪着坚定不移的光。

变法失败?无所谓,他会吸取教训改正!

旧党重起?无所谓,他不会再重蹈覆辙!

然而,看着司马光将新政一概作废,这位拗相公终于忍不住怒目圆瞪。要不是知道一切还没发生,他现在就要找司马光拼了!

……家人们谁懂啊?辛辛苦苦堆了半天积木好不容易完成的作品却被人一把推倒的愤怒。

——那可是他一辈子的心血啊!

这份悲痛,丝毫不亚于目睹亲子的死亡。

念及此处,王安石不禁再度对儿子耳提面命,要儿子好好修身养性,戒骄戒躁,万万不能像历史上那样落得个气死的下场。

这个儿子聪明非常,奈何心胸就是不够宽广,王安石决定从现在起就好好纠正。

被耳提面命的王雱只能唯唯诺诺。

他从前并不是如此温顺听话的儿子,只是看着镜中那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父亲,看着从来没有被任何人任何事打倒的王安石居然被他的死亡所击垮,饶是王雱也不禁动容,他生平第一次正视自己的性格缺陷。

是以,他难得真心实意地低下头:“是我错了。爹,我今后一定时时自省。”

与此同时,水镜中翻开新的篇章。保守派的精神领袖司马光出现在画面上——

【纵观华夏上下数千年,文人地位最高的朝代毫无疑问便是宋朝,然而,这群自负才高、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又在青史之上立下了怎样流传千古的功绩?】

【后人的印象之中,不过是对外纳贡求和,对内党同伐异而已。彼辈外不能退强敌,内不能安黎民,最擅长的就是党争。】

【哪怕是曾经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在宋朝党争的风气之下,演变到最后都失了本意,变成新旧两党互相撕逼的闹剧。】

【以北宋名气最大的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为例,当初王安石掌权时,推行新政,其中就包括改差役法为免役法,苏轼便因激烈反对新政而被贬;等到司马光掌权后,全面推翻新政,对良法与恶法不加区分地予以废除,其中就包括复行差役法,废除可行度极高的免役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