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91 章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夜已经深了,许听澜打发怀安先去睡觉,又看着沈聿喝了姜糖水。沈聿沉沉咳嗽了几声,便叫丫鬟去书房准备笔墨。

“今晚还有公事要做?”许听澜问。

“嗯,”沈聿道,“写一份奏疏。”

许听澜暗自怀念十年前刚回京城,丈夫还是个闲庭信步的翰林官,如今年至不惑,反而劳形案牍,即便如此,他依旧是内阁最年轻阁老,也是整个大亓建立内阁制度以来,最年轻的次辅。

年轻的好处就是精力旺盛、处事果决,皇帝都曾不止一次的发出感慨:“沈师傅挥斤游刃,善谋善断,可比明相姚崇。”

夫妻二人聊了几句家事,丫鬟铺好了纸,研好了墨,沈聿便拖着重感冒的身子去了书房:提笔蘸饱了浓墨写下:“臣以为以为国之大事在戎,今人心懈惰,京城内外,守备单弱,臣常以为忧。如此若非假借天威亲临阅视,不足以振积弱之气,而励将士之心。”

他建议皇帝效法祖宗故法,每间隔一年,在冬日农闭之时,检阅京卫将士。这道奏疏一上,满朝武官便知道,沈阁老既整顿边防之后,开始着手整顿京卫了。

到农闲时节,还有不足两个月。是以皇帝还未下旨,兵部尚未经过部议,听到风声的各营将领便先后开始了整顿和操练。

回想太祖太宗年间,京营之兵有数十万,如今武备积弛,早已不复当初盛况,在籍者约有十四万余,真正可以操练的不过□□万人罢了。

如此军备,再加上一群只知钻营和盘剥的将领,京卫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圣旨一下,礼部立刻参照古制,制定出一套详细的阅兵仪规。沈家则被京中各营的武将踏破了门槛,眼见阅兵已是板上钉钉,都来求沈阁老指一条明路。

怀安是半个大人了,半个大人的意思就是,他得替他那政务繁忙又很没耐心的爹打发这些军方大佬。一天到晚,脸皮都笑僵了,废话说了一大箩筐,没有一句是有用的,这些京营将领们想把他拍成肉饼的目光藏都藏不住。

这些人他暂时都能应付,直到潞国公陈亮亲自登门。

怀安差点就哭了,潞国公是谁?开国名将、一等公爵的玄孙,历事三朝,如今担任总督京营戎政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