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67 章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在了解董仲舒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被汉武陛下所推行的大一统。

我们一直强调大一统,那么大一统是什么呢?

它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

““大一统”一词的正式提出,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但是这个时候的“大一统”概念只是解释王朝更替的理论,是早期国家建立之理念。

后来才引申为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大佬不仅将原有的“大一统”观念系统化、理论化,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加强调国内政治秩序的统一问题。

孔子提出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理想的秩序社会。

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

《吕氏春秋》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

管仲甚至还提出了具体制度上的大一统。

……这都是对国家政治秩序的“大一统”观念的不同表述,但他们都强调自上而下的政令统一。

还有诸如墨子孟子荀子都各有其理论,大家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去看看他们的思想理论。”

“而这些理念最终由“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秦朝变成了现实。”】

无人注意之时,嬴政眼里闪过一丝黯然。

他计划好一切,却都被毁了。

【“从秦始皇开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但是由于秦朝存在的时间太短暂,所以真正系统发挥《春秋》大一统思想的是董仲舒。

他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这是说,封建的大一统是天地古今之道,是不可改变的。

有了大一统的国家,必须具有适应这种大一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网址:m.xhwx6.com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