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09 章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人出声。

所有的听者都为这突然急转而下的态势忍不住发愣。

后世人原先的语调尚且带着戏谑和调侃的话头,却在最后逐渐认真了起来,在最后讲到崖山海战和钓鱼城之战的时候,更多了几分喟叹似的敬意。

让他们一时无措,更让他们忍不住也跟着沉默,悲伤的情绪在群体中蔓延,本就因为亡国的刺激而百感交集的人,此刻更是红了眼眶。

后世人瞧不起他们大宋。

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被它明晃晃地摆正出来的观点,是哪怕他们心里破防,对于后世人的评价羞恼交加,也不得不承认后世人确实持有的观点。

可是即使是这样瞧不上他们大宋的后世人,却在讲到两宋灭亡的时候,都流露出了罕见的欷歔。

那该是怎样的残局,又该是怎样的悲剧呢。

他们不知道历史的实情和细节,却在字里行间中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

赵家皇帝中性格最为温和的未来的仁宗皇帝,脸上已然露出了凄色。

“陛下。”

他听见下首的参知政事,他为了改革而亲手调整辅臣格局,提拔上来的宰辅在轻声喊他。于是赵祯放眼望去,正对上范仲淹同样带着不忍,却比他更多坚毅的眼神。

“臣请陛下勿要动摇。”

他没说很多,只留下一句简短有力的恳请。可他的眼神却足够真诚,让赵祯能够透过其看穿他真正的想法。

如果真的为大宋的未来感到恍惚,与其空为其感伤悲怆,不如坚定起自己原先准备改革的想法。

眼下还是庆历之时,一切都为时尚早。

赵祯看着他的眼神,缓缓颔首,用着足够郑重的态度应承了下来。

【害,本来说是讲点大怂笑话,讲到最后却一路向着正经方向而去了。

这好像就是宋朝在人们共同记忆里的一种特殊的风格,它独独具有的一种神奇的两面性。

一方面,它足够繁华,用着足够富足的经济,供养出了一个确实称得上风雅的时代。

中华文明经历了秦汉第一帝国的少年时期,跨越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黑暗时刻,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