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14 章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赵匡胤都被这前后的反转刺激地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作答。

这……好像确实有点,不太对头的意思了吧?

赵煦:感情他们比较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从小见证的是两党官员党争局面,听闻的是新党旧党之间矛盾重重的哲宗皇帝沉默了。

他虽然博览群书,然而到底没什么兴趣去看本朝官员私人的八卦。对于皇帝来说,官员留下的政绩和能力,也远比别的评价来得重要。

于是这也是他第一次发现宋初官员的奇妙特性。

“从不爱找事到什么事情都能跟皇帝掰扯顶撞几句……”

他神色颇为复杂。

他们到底是经历了什么啊?仁宗皇帝的好脾气吗?!

【这样的“无为”风气,因为和道教这一宗教组织相结合,对于思想界的影响也就比之前面信奉黄老之术的朝代来的更大。

再加上宋代前期官员大多经历过五代战乱,很多人也就因此秉持了动荡中只想保全个人富贵,不思进取与天下众人的独善其身的观念,朝堂上的风气也就更为保守,趋向因循苟且。】

宋初官员们很难不老脸一红。

被人公然揭穿自己贪图富贵的小心思,总是让这些读过圣贤书,口头上还记得道德仁义礼义廉耻的文人有些窘迫的。

然而对上上首赵光义那张不变的笑脸,不少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样的官员,腰杆子又挺直了起来:

后世人自己不都说了吗?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是从兵荒马乱的战乱中走出来的啊!

乱世之中谁还有闲心顾及天下大众,能保全自身就算得上不错了。他们这不过是人之常情,有何难堪的!

甚至有些人还因为前面对于这位的调侃,在心里暗戳戳讽刺道:就连当今这位皇帝陛下,你要说他心里有多少天下么?

恐怕也没有吧!

倒是也有些官员被后世人一语点醒,默然低首反省起自己先前的行径,若有所悟的模样:

他们此前的唯唯诺诺,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为个人生存计,可以不多做责怪。然而时过境迁,在眼下这个虽然还称不上多好,甚至为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