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28 章 医学与生命12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说起明朝的医学,大家最熟悉的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女医谈允贤和《女医杂言》。其次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和《救荒本草》《普济方》等,这种从皇室到民间,贵族平民男女都有医学界代表人物的朝代,一定会很重视医学吧?】

【但是再一说,李时珍曾经在太医院供职,结果看到太医们都去研究炼丹自己辞职,就可以看到明朝与宋朝的不同。朱橚明显是一个特例。】

朱橚:好消息,又被天幕夸了。

坏消息,太医院不成器,老爹又生气了。

朱元璋气哼哼:“大明的太医院怎么比不过宋朝!怎么比不过,朕分明也设立了太医院和各地的医学校,哪里比不过了!”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到了明清开始没落,这里的没落主要指的是官医,在民间开始各地开花。】

【至于朝廷,明朝官医的不作为反而有助于民间的医学各地开花,清朝官医更擅长添堵,比如道光皇帝废除了针灸,只注重汤药,以致于对针灸对中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恶劣影响,后来竟然靠民间的游方医生来传承针灸。】

朱元璋:“……”

刚听到天幕夸自己家的老五,又被对比说不如宋朝,正在生气中,就听到明朝官医的不作为竟然成为了优点。

玄烨:“…………”

前面天幕在夸明朝宗室出了朱橚,民间出了“药圣”,女子里出了谈允贤,对比一下就是清朝出了个废除针灸的道光皇帝,这什么子孙尽丢自己的脸!

忽必烈乐了:“这些汉人皇帝和满人皇帝,还不如我们蒙古人嘛,既然不重视,不如把汉人名医都送我们!”

草原上不搞歧视,只要有本事都喜欢!

【明清是华夏古代民间医生和民间医疗蓬勃发展的阶段,民医数量不断增加,民医呈现鱼龙混杂之势。】

【明清地方医疗原本资源匮乏,官方医学对于地方“不作为”的态度,给予了扎根地方的民医充分的生长空间,成为了医官虚设情况下的有力补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明朝的教育没有可夸奖的地方,事实上或许正因为朱元璋出身于底层平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