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5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3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元朝,是一个非常重利、重实用性的朝代,在文化上就显示它更在意能治病的医学、能带来更多赋税的商业,对儒学的文人需求并没有那么大,所以科举次数有限。】

【那么大量的文人到哪里去了呢?】

【一部分,是隐士;】

“这蒙古人动不动屠城,果然不得民心!”

刘邦对隐士非常熟悉。

一部分隐士是不愿意接受新朝的前朝遗民,包括前朝的宗亲贵族、大臣等等;

一部分是觉得前朝更好的文人,这一种随着天下安定也可能投效新朝。

汉初也有不少隐士,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愿意出山做官。

刘邦只要一想宋朝那么重视文人,到了元朝突然连科举都不开了,就幸灾乐祸地看笑话。

这元朝的隐士,恐怕不少吧?

【一部分,是小吏,是元朝特有的儒吏;】

文人们听到“儒吏”,比听到元朝不开科举还要愤怒。

不开科举可以理解为蒙古人重武轻文,没文化还不重视文化,但是文人去当小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折辱人!

要知道,唐宋时期,有些举子被安排到地方上当“吏”,是宁愿辞官不去,也不会去当“吏”。

——这也就是《人虎传》类似的故事。

对讲究颜面的世家来说,一开始当“吏”,一辈子都被人看不起,这时候可不流行什么从下往上升。

宋朝时期,金陵李恒虽然是进士出身,因为贫困给小吏凌立义的父亲写了墓志铭,就被世人瞧不起。

整个唐宋,“吏”无品级,文人一向鄙薄,称之为“胥吏”“吏役”,唐人沈千运直呼小吏:“谁能做小吏,走风尘下乎。”宋朝也是“尚文贵儒而贱吏”。

然后到了元朝,儒生想进官场,普遍得从“吏”做起:“吏出于儒,儒吏合一”。

【还有一部分,就是进入市井求生,形成了特有的“浪子文化”。】

【元朝的俗文学作家,从文人雅士中分离出去,从雅入俗,投入俗文化的创作中,创造了俗文学的辉煌。】

【这就是“元曲”辉煌的原因,也叫做“元杂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网址:m.xhwx6.com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