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将皇甫嵩上—大兵未出而立不世之功 汉起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规之兄子也。父节,雁门太守。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一、不畏强权——深谋远虑的第一次政治表态

“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

皇甫嵩家世二千石,允文允武。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是外戚与党人的领袖,连番征辟不去,无异于政治表态:皇甫嵩不和外戚、党人一伙,不参合你们的事情,也不看好你们的前景。

太尉和大将军征辟都不去,皇甫嵩是不是太嚣张呢?不担心以后给穿小鞋么?

两汉时期,西北凉州、雍州,北方并州、东北幽州的一些郡,因为靠近边疆,国家特地选拔有武才、文才的良家子,向治军方面发展。作为西北边郡的良家子,除了孝廉和被高官征辟的条大路之外,还有一条军功得官职、爵位之路。董卓曾经当过羽林郎,也是其中代表之一。

“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

皇帝公车征,马上就去了,是进一步的政治表态,皇甫嵩忠诚于皇帝,忠于大汉。

相比与董卓,段颎、皇甫嵩也类似,作为家世二千石,起点要高许多一些,上来直接600石的议郎。

这次选择的难度,犹如现代人上清华还是上民办大学,从国企辞职下海创业一样,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

现在,我们都知道,皇甫嵩选对了,窦武、陈藩之后死于党锢之乱,大批的党人被禁锢。如果皇甫嵩当时选择被窦武、陈藩征辟,或许已经被禁锢,很可能没有之后的和连之死拉。

二、擎天巨功——和连之死与鲜卑大乱。

《资治通鉴》:“光和四年(公元181)冬。鲜卑寇幽、并二州。檀石槐死,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而贪淫,后出攻北地,北地人射杀之。”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春。灵帝召群臣会议。北地太守皇甫嵩以为宜解党禁。”

184年春皇甫嵩为北地太守,到181年冬只有短短2年半不到,可以推断,181年,北地太守也应为皇甫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