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一章 中倭白村江海战 武唐第一佞臣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秋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午时四刻。

朝鲜半岛熊津江,就是韩国的锦江,在其入海口位置,有条不宽的支流。大唐与新罗联军,习惯称其周留水。百济国的遗民,则称其为白江,或者是白村江,东南走向西北。

与熊津江交叉口,称之为白江口。白江上游东岸,矗立着周留城,是叛军的巢穴。熊津道大总管武康,接受刘仁轨建议,与军事骨干商议,定策直捣黄龙。

左骁卫中朗将、熊津都督刘仁愿,右武威卫别将杜爽;行军长史袁公瑜,带方州刺史刘仁轨,新罗王金法敏等,率领联军六万,向周留城猛扑。

八月初二辰时,武康下达总攻令,战斗准时打响。唐罗联军从陆路,三面突进周留城,战场激烈又血腥。仁愿身先士卒,公瑜亲临前线,卫士舍生忘死。无数浴血奋战,虽然有胜有败,却是有进无退。

截止八月十一,城外大小据点,基本全部拔除。数不尽的壕沟,所有防御工事,或填平或摧毁。百济倭国守军,或当场格杀,或大队投降,联军兵临城下,周留城告急。

武康力排众议,派使者持黄钺,下达了杀俘令。命令陆军部队,仔细甄别俘虏,善待百济战俘,格杀倭国战俘。血腥屠杀开始,仅仅不到五天,七千倭兵被杀,鲜血浸染大地,人头铸造京观。

其实没得选择,驻扎百济半年,已经心知肚明。朝廷全部官员,视倭国为蛮荒,不会讨伐倭国。既然不能亡国,那就大杀特杀,因为倭国民族,打的他们越疼,他们就越老实。

倭水军总指挥官,大将朴市田来津,倭国第一猛将。与副将毛野稚子,大庐原君臣等,接到周留告急,决定渡海支援。从济州岛出发,进入熊津江口,意图开进白江。

武康得到情报,乐的笑出猪声,想给朴市磕头,感谢你的配合。不过话说回来,战略意义上说,他也没得选择。周留贼巢,三面环山,西靠白江,山峻溪隘,易守难攻。

尽管唐罗联军,从东南北三方,死死包围城池,短期却不能克。对于百济来说,只要能够保证,周留白江航线。就能从熊津江,得到倭国支援,从而据险固守。

所以白江航线,某种意义上说,维系周留存亡,是唯一的生命线,倭军誓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