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六、筹办报纸 五代兴唐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晋阳书院开起来了,招收的学生也被编成了少年亲军。

北苑庄园在书院旁边又兴建起了造纸和印刷工坊。

红砖的院墙和红砖水泥砌出的几排高大厂房,再加上水力机械的运转噪声,就很有点后世工厂的气息。

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在唐末五代时期已经很成熟了,北苑工坊里唯一多出来的就是一些水力机械。比如原料粉碎机、打浆机、传送设备等等,大部分工序还需要由人工来完成。至于印刷工坊,依然还在采用人工操作,印刷机和活字印刷术都没有研制成功。

有些东西只要一点就透。

活字印刷术并不复杂,但是活字的材料少府监一直都在试验中,瓷活字、陶活字、石刻活字和铸铜活字。李岌所提到的铅活字反而最先被淘汰了,由于缺少锑,铅锡合金的活字硬度根本达不到要求。

实验结果最好的是青铜活字,这玩意造价就有点高了。

另外就是油墨,雕版印刷用的是烟墨,在用活字印刷时容易沾墨,目前还在试验中。

李岌把改进造纸和印刷工艺的事情就交给了书院的学生。

传发政令的邸报在汉代就出现了,在唐代,邸报由专门的邸吏负责传发,所以称之为邸报。唐代宗时期,邸务留后改称进奏官,邸报的发布改由上都知进奏院统一管理发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发行机构。

邸报相当于是封建王朝的政府机关报,不过,只在官员中传看,并不流行于民间。

作为穿越者,李岌当然明白掌控舆论的重要性,而且这玩意在信息闭塞的时代,还是洗脑神器。俗话说谎话说过千遍就是真理,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在印刷工坊开办起来之后,他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改进邸报,让它真正变成面向民间,广而告之的洗脑神器。

唐末五代,负责邸报事宜的是门下省给事中崔超,还有起居郞米义廷、丘永和两人,这三人还兼着弘文馆的校勘、编纂,属于是卢弼的下属。

文华殿,李岌把这几人给召集了过来。

“臣等拜见陛下!”崔超为首,三人在进了皇帝日常办公的书房后躬身说道。

“免礼,今天朕找各位过来,是有事情交待你们去办。”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