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42 章 [二更]140 我在汉朝搞基建[穿书]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寻找煤炭这件事,其实是刘谈临时想出来的,原本他并没有将寻找资源放在第一要务。

他想的是先发展经济然后再将国都朔方城建得更加坚固一些。

至于怎么发展经济暂时还没有头绪。

但不论他有什么方法这个时代最最重要的还是耕地。

在听了江充的解释之后他就知道树木的事情必须解决。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似乎是个死局。

天气冷就需要烧柴取暖,要有柴就得砍树,砍了树就加重水土流失,土地就变得贫瘠百姓更穷,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想要跳出这个循环要么发展经济加大交通运输力度,让外地运进来的煤炭能够降低成本,进一步降低售价。

只是这个办法也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穷人占的比例更大。

想要解决就只能寻找新的能源。

刘谈记得煤这种东西其实在汉代就有记载了,但具体到什么时候却不太清楚,现在看来要么是这个时空历史线的改变影响了很多,要么就是在汉武帝时期的确还没有开始用煤。

不管是哪一种,他先让人去找就对了。

刘谈记得在后世准格尔旗附近是有煤矿的,并且那里地质构造简单,煤埋藏浅,煤层厚,这几个特点加起来对于开采设备的汉代来说十分合适。

唯一的缺点就是,朔方城在后世的地图上大概是在乌拉特旗附近,距离准格尔旗还有个三百多公里。

再加上刘谈也不太确定煤炭的具体位置,只能先让人去找。

至于为什么要找紫红色的岩石,也是因为刘谈曾经听过一句顺口溜:前有红石岭,后有煤炭岩。

红石岭说的就是那种紫红色的岩石,只不过这种经验被证实的时候是在枣庄煤矿,那是在山东,距离北境国可太远了,也不知道这个经验能不能试用。

刘谈也知道想要辨别煤炭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植物化石来分辨,这样能够更准确一些。

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这个时候对植物化石的概念不仅不深入,甚至可能都无法找到当地的植物化石。

最主要的是找到了也没用,刘谈只是知道这么个道理,他又不是学地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汉朝搞基建[穿书]》最新章节网址:m.xhwx6.com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