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庙堂江湖方外地,俱是难得真性情(1) 雪中悍刀行(全集)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天地之大,容小僧只在这北凉城前方寸地,为李子竖起一道慈碑。

佛道两教面红耳赤争执千年,就像形成了一座大泥潭,历代两教高人都不能免俗,或者激辩于庙堂,或者著书相互诋毁,一个个都要在这泥泞里去摸爬滚打上几番,少有那种后世公认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近百年以来佛门里出了一名西游取经的白衣僧人,才减轻了本朝三教排位以儒为先以道次之再以佛垫底的尴尬。可惜顿悟一说现世后,对白衣僧人和两禅寺都是一个巨大冲击。这位高大僧人曾经笑言佛道两教之争,就像村里两户老农抢水灌田,水源相同,但水量毕竟就那般多,谁多偷多抢多骗一些水放入自家农田,谁家的庄稼就收成更好。争水嘛,自然要磕碰,先动口,说服不了对方,再动拳脚,实在不行,谁与亭长关系笼络得好,就去让手拿兵器的官家来杀人。

这自然是白衣僧人在自嘲之余,也暗讽了道教龙虎山亲近朝廷,得宠于君王。自皇宫朝野往下至江湖市井,在历史上发生过多达六次的灭佛运动,白衣僧人以往两次在道教祖庭金顶上独战十数位得道大真人,都是以类似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胜出。说来奇怪,以往佛道十年一度的争辩,即使有一方大胜,事后也要遭受非议无数,唯独这从不把话说尽的白衣僧人,赢得踉踉跄跄,连倨傲至极的龙虎山老神仙们也都只是苦笑,并无太多芥蒂。

这些年倒是经常有一些龙虎山以外的真人引述摄取佛教义理,著作种种典籍抨击对抗佛教,扛着书箱就去两禅寺找白衣僧人理论,结果无一例外下山以后都不言不语,外人如何询问,都闭口不谈。

两禅寺后山茅屋外,一大一小两个光头和尚在晒太阳。这里离禁地碑林太近,少有访客,也就没啥寺里那些浓重到掩鼻都遮不住的香火味儿。茅屋后有菜圃鸡舍,前有两棵桃树,岁数都不大,一棵绛桃是中年僧人女儿诞生时栽下的;后来他不知道从哪里拐骗了个小笨蛋吴南北,又补种了一棵垂枝碧桃。后山背阴,桃树长得慢,枝干扶疏,这会儿枝丫碧绿,小花骨朵儿远称不上丰腴。

每年两个孩子生日,笨南北的师娘就会拎着菜刀,拉着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俩孩子去桃树下,依着身高刻下痕迹,早先李东西身为女孩子,发育得早,个子蹿得快,每次生日都欢快得像只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雪中悍刀行(全集)》最新章节网址:m.xhwx6.com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