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2 章 十万贯【第二更】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诸位,师长将各位请来,是有关我关学的重要事务,想要听听各位的见解。”

在张载传授了“横渠四句”并送走种建中之后,吕大临继续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并且提出了正式议题。

明远忙打叠精神,听吕大临讲述。

此刻他并未继续使用“引经据典”卡,一来没有这个必要,二来也怕那张附赠的“别出机杼”卡给他带来什么额外的麻烦。

却听吕大临讲起张载的计划,竟是想要做一个社会实验,恢复“三代井田”。

所谓“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代。“井田”则是指当时的土地制度,利用纵横交错的道路和渠道,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就好像是一个“井”字。其中周围八块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整个井田由农民共耕,周围八块私田的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一块公田,收入归土地所有者,也就是国家所有。

这对于明远来说妥妥是个观念冲击。

他所接受的现代教育,一直教导人们要向“前”看,追求“进步”,追求“现代化”。因此明远万万没想到,在宋代竟然会有人努力追求复原三代时的土地制度。

——这难道不是在搞“倒退”吗?

明远很不能理解。

然而在唐人宋人眼中,古法古制,还真就不意味着“落后”。

比如自韩愈兴起的唐宋“古文运动”,提倡古文,反对骈文,反对一味讲求声律辞藻,强调文以载道,就是一个“倡古”的典型例证。

在儒学方面也是如此。宋儒们回顾儒学发展史,觉得汉唐儒生们这儿那儿说得都不对,而儒家正统在孟子之后就断绝了,必须靠俺们大宋的学者来重续。

于是宋儒们一个个都致力于恢复儒家正统。比如王安石作《三经新义》,便是重新注释《周礼》、《尚书》和《诗经》,高高扬起理论知识的大旗,但还是要打着“经典”的旗号。

明远一边听吕大临介绍计划,心里一边飞快地转着念头。

他内心是反对恢复井田制的。

且不说“井田制”这种乌托邦一般的制度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就算是真的存在过,世易时移,这种土地制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最新章节网址:m.xhwx6.com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