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12 章 二更合一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康熙说做就做,只是在江南开设西洋医馆不是难事,但是谁去当这个医馆的负责人就得想一想了。

如今大夫主要擅长中医,西洋医术并不擅长。

传教士擅长一些,却只能看出西洋的一些病症,像中医那样把脉来辩证也是不会的。

如此一来,倒是让康熙为难了。

让传教士过去坐诊西洋医馆就说不过去,自己也不能彻底放心,叫御医过去,对西洋药物可能并没有传教士那么熟悉。

为此白晋给康熙推荐了一个法兰西人,是个药师。

他对中医很感兴趣,这些年也一直在大清游历,跟不少大夫是好友,学会了不少中医方面的事,尤其一口官话说得十分流利。

会说官话,又懂一点中医,对西洋医学也熟悉,让他来坐诊西洋医馆是再适合不过了。

尤其他放下了西洋那一套治疗的方式,不会一上来就粗蛮放血,叫康熙也放心了一点。

顾凝宸就提议道:“皇上可以让当地知名的大夫去医馆轮流坐诊,这样就不耽误他们自个的医馆,又有人帮着看病,不至于叫这位西洋药师手忙脚乱。”

哪怕这个西洋药师会一点中医的药理,但是让他把脉看病还是太为难人了。

这得从小学,还得有天赋和领悟力才行。

中医靠的是人本身,一个好的中医需要很多年培养后才能妙手回春,这位西洋药师想要几年内就熟悉是不可能的。

康熙点点头:“这个法子不错,想必很多大夫愿意过去坐诊。”

毕竟是康熙名下的西洋医馆,这些大夫在当地有名气,当然也想要更上一层楼。

他们轮流去西洋医馆坐诊,在康熙面前留下个好印象,自己的名声更好不说,指不定还能造福子孙,如何能不乐意?

反过来说,对康熙也有好处,就是他不必多宣传,有这些大夫作为金字招牌在,很多病人就闻讯而至,让西洋医馆很快被众人熟知。

有什么疑难杂症也能过去看看,指不定是西洋的病症,比如疟疾这样的就能第一时间过来拿药,不至于耽误了病情。

这正是康熙想要的,对当地大夫来说是双赢的好事,自然是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