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六、各方反应(二合一大章) 地中海霸主之路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民间的反应,令斐迪南很郁闷。保加利亚民众全然一副吃瓜子,看戏的的表情。感觉就像习以为常,似乎觉得战争没什么了不起的,一点也没有担心的样子。

不是说,平民百姓都讨厌战争么?难道我打开的方式不对,怎么一个个似乎都在摩拳擦掌,打算要大干一场。

这也和巴尔干地区的文化传统有关,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这里长期是欧洲强国争夺战略要地。

“战争”已经是巴尔干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了,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庭、阿瓦尔、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所统治。

后来匈奴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罗马人,斯拉人以及后面的奥斯曼都在争夺该地区的控制权。

战争无刻不在,由于长期的战争,培养了民众的好战精神,因为害怕战争的人都生存不下来了。

现在的巴尔干地区,可以说是各民族的混合体,纯血民族几乎不存在了,但是好战的精神一直没有改变。

想想历史上,保加利亚动员126万军队参加世界大战,还坚持了两年,就知道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了。

长期以来受奥斯曼的压迫,巴尔干各国独立后,都很重视军队建设。对周边的风吹草动,也十分的敏感。

保加利亚一扩军,就引起了周边的动荡。列强还好,只是稍稍关注一下,区区一个保加利亚还不足以让他们忌惮。

巴尔干各国就有趣了,奥斯曼帝国尽管已经衰落了,他们还是以列强自居,腐朽政府正忙着争权夺利。

时任外交部长哈里姆-帕夏,收到这个消息后,哈哈一笑,也不在意直接转给了政府。

至于这个消息最终有没有传到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76年~1909年在位)手中,这个就不知道了。反正除了派外交官表示了关注外,就什么也没干,对比之前俄保结盟的态度大不一样。

塞尔维亚就要敏感的多了,年轻亚历山大·奥布廉诺维奇(1889年~1903年在位)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关注。尽管还没有完全掌权,但是年仅16岁国王还是第一时间召见了内阁。

“诸位先生们,对保加利亚扩军你们怎么看?”亚历山大·奥布廉诺维奇

“很明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