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附录康熙朝的机密奏 鹿鼎记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附录康熙朝的机密奏——

《鹿鼎记》的故事中说到康熙在韦小宝的部属中派有密探所以知道了韦小宝的许多

秘密行动。小说的故事有点夸张。清初政治相当清明取消了明朝东厂、西厂、内厂、锦衣

卫等特务制度皇帝并没有私人特务。一直到清亡始终没有特务系统。雍正的“血滴子”

只是小说家言并非事实。但康熙对于臣子的动静地方上的民情还是十分关心的这是

统治者所必须知道的情报。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原来的制度是

朝廷有一个“通政使”机关凡是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题本都先交到通政司经审

阅后再行转呈。康熙觉得这方式会导致壅塞泄露机密所以命令特别亲信的臣子专折奏

闻。专折不经通政司直接呈给皇帝密折的封面上并不写明奏事者的姓名只写“南书房

谨封”字样。奏事者亲自送到御书房面交太监等皇帝批复之后又亲自到御书房领回。

后来这奏折制度的范围扩大。并不限亲信臣子才可密奏一般地方督府、京中大员都可

用折子向皇帝直接奏事。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

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这种方

式扩大了皇帝的权力同时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欺骗隐瞒。

从康熙朝的奏折中看来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

清贪。可见康熙最关心的是百姓的经济生活以及治民的官员是否贪污。当然各地的造反

叛乱他也是十分注意的。

康熙在奏折上用朱笔批示大多数是写“知道了”三字有时也有详细指示。从批示之

中可以见到康熙英明而谨慎同时对待臣下和百姓都很宽仁。

王鸿绪的奏折

王鸿绪比康熙大九岁江苏华亭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做过翰林院编修、工部尚书、户

部尚书等大官是康熙十分亲信的臣子。他呈给康熙的奏折上只写“密奏。臣王鸿绪谨

奏”字样不写官衔所有公式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