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33 章 一起办实业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第233章

年后赵九福就开始着手他年前就做好的计划,开源看似简单,其实受到条件的限制困难重重,一开始的时候他倒是考虑到海运,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周朝其实并未禁止海运,当年赵九福往琼州府去,走的也是海运的路线,不过大周的造船技术不够发达,船只的大小上不去,远行出海的话风险就大。

在内海的时候,曾经他称作的那般大小的船只就足以安全,但要去更远的地方,船只的重量肯定得大大的增加,不然的话就得拿船员们的性命冒险。

赵九福一来不是孤注一掷的人,二来他自己对造船的技术一无所知,很快就把出海这件事从计划之中暂且划掉,与其现在去冒险,还不如走陆地更加安全,等将来国力强盛了花费大量的经历研制出更大更安全的船只来,再去想开发新大陆也不迟。

赵九福手里头赚钱的法子其实不少,但能够光明正大拿出来的却不多,而且他还得考虑拿出来的东西会不会对现在的技术产生碾压性的打击。

要知道民国时期,纺织技术之所以在中国发展缓慢,是因为纺织机的进口导致不少民间的家庭失去了收入,他们联合起来抵抗这种技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当天大周的大环境是平和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赵九福从未有过因为一己之私就带来全新的技术,到时候反倒是害的一部分承受原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他倾向于缓慢而平和的发展,这也是当年他在琼州府的时候为什么大力发展农业和制糖业,反对较为冒险的下海进山寻宝。

不过即使是他认为较为平和,不至于对现在的产业造成冲击性打击的法子,光靠着户部也是弄不成的,户部的主要职责在税收这一块,制造和创新真不是户部官员的专长。

相比起来,赵九福的老东家工部倒是十分在行,当年他在工部捣鼓的那些家什这些年也从未落下,有了曲辕犁的启发,后头甚至出现了不少的农具。

赵九福想了想,还是拿着自己的东西去了工部,进门之后就发现在工部的熟人实在是不少,他离开六年,但工部就职的有一半还是当年他认识的。

工部尚书吕靖更是赵九福的老上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