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章 究竟代表了谁? 21世纪星际走私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这可以说是吴云最早知道并理解的哲学观点吧,也是依靠它,方才让吴云相信,初中课本上马克思枯燥的内容大约可能是对的。

布在初春的艳阳中,吴云再次想起了这句话,因为他收到了来自媒体送给自己的第一份大礼——《究竟代表了谁?》,一篇虽非指名道姓,但确确实实点着吴云的评论文章,登在《都市青年报》的头版头条上。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假如”有一个资产过亿的大商人,大财主,那么他会为谁说话?文章写的很好,论点虽没有完全展开,却也触及到了血脉,那就是将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做对比,尝试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是否已经开始了阶级分化?是否已经出现了代表着本阶级利益的人,如果有,这个人已经或者将要用何种手段为本阶级争取话语权,或者谋利。

布他当然没有得出结论,以不带有感**彩的观点来看,这也许只是出于媒体的自觉,提出问题并讨论,但不轻易下结论,尤其在论证不充分的时候。

布可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尤其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文学从出生起就被打下了政治的烙印——“文以载道。”精英阶层的士大夫们对于草莽间的动静总是格外的关注,吴云手上的报纸同样来自殷勤的下属,这已经是第三份了。

布连吴云也几乎相信了。甚至于,他已经相信了。

布敏感,置诸于政治,可以被成为政治嗅觉,这是带着褒义的;同样,“高度的政治敏感”往往会让人想起*,让人想起*,而刚刚坐热了椅子的吴云已经明白,每个坐在与自己同样高度上的人都是政治敏感的,所不同的是,他如何处置这种敏感。

布再仔细的看看这篇文章,洋洋洒洒的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区区数千字,不仅避开了单独讨论某个阶级的问题,也弱化了其中用于联系的问题:“是否出现了阶级?是否出现了这样一个人?”,而突出“谁为谁说话”这个重点,作者清晰的明白,一篇这样的评论文章只需要有前因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将笔墨费于前因之上,让每个人都能看出其核心所指才是目的——富豪阶级,大商人,吴云忍不住有用红笔在其下划出了一道,旁注:大资本家?

布在任何一个有“政治敏感”的官员看来,这篇文章都带着政治目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