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水镜:

【孢粉数据对应哪个年代发生特大旱灾,九选一,现在大家心里有了一个选择。

我知道有些观众急着听到答案,可能立刻、马上、一秒不停就反手度娘,去查历史上旱灾最严重的年份。

但劝你们不要急,带着你们选的答案看下去,很快就能判断是否选对了。】

水镜前,朱元璋接连三次深呼吸。

不急,他不急。最坏就是大明的某一年发生特大干旱,难不成还能有更坏的情况出现?

水镜里画面一变,给出了几张新表格。

【之前,我们了解到通孢粉能判断某个时期的植物分布,从而推测气候情况。

在考古历史气候变化时,当然不仅用到孢粉测量,还能通过冰川冰芯、树木年轮、洞穴堆积物等提取自然证据。

另外,从文献记载中寻找人文证据。将自然证据与人文证物相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出历史时期气候。

需要在此特别说明,以目前的科学技术,在重建地球历史温度变化时,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考古全球气候演变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去支撑,但因可查的自然样本与文献资料分布不均,导致数据不充分。

因此,现在分析结论存在缺陷,但愿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会被不断完善。

即便如此,仍能看看已有的考古情况。

学者们汇总多方面的研究数据,对几千年前的气温变化有了估测。

我们已经知道了kaBP,代表“距今X千年”,今即1950年的考古学纪年缩写。

从史前时期,大约8.5kaBP,中国进入了全新世大暖期。

这个大暖期持续了五千五百年,约在3kaBP前后结束。即公元前1050年左右,商末周初结束。

五千五百年的大暖期是总体趋势,并不意味着气温一直保持稳定,有震荡很正常。

在8.5-7.2kaBP时期,升温;7.2-6.0kaBP,气温最稳定最温暖。随后的6.0-5.0kaBP时期,气候不断波动,降温又转干。

接下来的5.0-3.0kaBP,进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x#h#w#x#3#.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